心肺复苏模型

新闻分类

无影灯下的哨兵 毓璜顶医院麻醉科:“无痛”,绝不止“打一针”那么简单!

无影灯下的哨兵 毓璜顶医院麻醉科:“无痛”,绝不止“打一针”那么简单!

发布日期:2022-03-14 作者:WLT 点击:

胶东在线12月27日讯(通讯员李成秀、李凌峰摄影报道)说起麻醉,《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病在内伤,针灸、药物达不到,乃先以酒使麻沸去,使醉时无感,因破腹背,切而积。”这里的“麻沸散”据说是华佗创造的用于手术的麻醉剂。

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临床外科技术日新月异,临床麻醉也在飞速发展,从而改变了数千万患者的命运,让原本无法手术的疑难危重患者有了手术的机会。

近日,记者来到玉皇顶医院麻醉科,忙碌,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每天近300台手术,让这群无影灯下的哨兵始终坚守岗位,半个小时都不能闲着。马家海主任和他的88位麻醉医生、18位麻醉医师用行动诠释了“不痛苦,不只是打针”的原则。


1.jpg


马家海(右1)在分析手术中患者的麻醉情况。

老年不再是手术的禁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意识到麻醉的重要性。对于患者的嘱托,玉皇顶医院的所有麻醉医生一直以“医生之仁”践行。

“我们面对的是上至近百岁的老年患者,下至新生婴儿,业务量逐年增加,危重疑难患者明显增多,门诊无痛新技术和手术系统项目的广泛开展,工作区域的分散,给麻醉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马海坦言,在玉皇顶医院手术室,每天都有20多个80岁以上的手术患者。“麻醉技术的发展,让老年不再是手术的禁区。”

近日,在玉皇顶医院骨科手术室内,马家海带领的团队在超声的引导下,熟练地完成了改良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坐骨神经阻滞、桡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等手术。,并连接了高级心输出量监测仪...在神经阻滞和浅全麻的复合麻醉下,一位92岁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顺利完成了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很快康复。马家海说,“以前是给各科室头疼的危重病人做麻醉。但在新技术项目和超声等先进仪器的帮助下,我们保证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科室始终以“质量”为核心,以“制度”为重点。不断提高科室成员的风险责任意识,加强术中常见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新冠肺炎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模拟演练。“要综合考虑年龄、职称、性别、手术量等。,并平衡不同地区的人员力量和年轻医生的轮换。每个麻醉医生都要一专多能,重点加强心脏外科、耳鼻喉科、普外科、儿科、无痛分娩、骨科等子专业。,争取有几个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子专业。”他说。


2.jpg


马家海(右)为患者实施麻醉。

创新,科室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部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词除了安全就是创新。该科开展了生殖科医学无痛取卵、神经外科首例医院唤醒麻醉、首例无痛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首例无插管胸科肺叶切除术麻醉、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麻醉等新业务。“只有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无我有,人无我优,人无我优,人无我新’,才能始终走在其他医院的前列。”

去年,患者陆先生出现了一个月的不明原因的头晕。通过医院检查,发现大脑功能区有肿瘤。它是人脑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功能区的手术也是神经外科医生最棘手的手术之一。术前经与麻醉科反复讨论,神经外科医生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并征询患者意见,最终决定在肿瘤切除时实施“术中唤醒”技术,尽可能保留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

与其他全麻手术相比,术中唤醒麻醉是一个麻醉-唤醒-麻醉的过程,对麻醉医师的要求很高。马家海说,“为了减少患者在醒后的不适以及醒后躁动、呼吸阻塞、呼吸抑制、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等各种风险。,需要麻醉具备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相互配合,以便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三年来,麻醉科每年申请近10项新技术,获得医院技术创新奖。其中,等容血液稀释大大降低了心脏手术中异体输血的比例;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使玉皇顶医院心脏手术麻醉水平国内领先;山东省较早开展的产科自体输血、超声引导腰麻、剖宫产全麻等技术,大大提高了产科危重麻醉水平。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减少巨大肝肿瘤切除术后出血量。精准多模式术后镇痛理念被《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邀请到北京、上海等40多个城市进行授课和推广。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等创新的ERAS流程受到好评,并受邀撰写《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3.jpg


马家海(左一)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改变,不仅能减轻痛苦还能快速恢复。

随着三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需要进行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子痫等并发症明显增多。这对麻醉师和产科医生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凶险性前置胎盘等有大出血危险的产妇的剖宫产,直接体现了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

早在2017年,麻醉科就在马家海的带领下,推广了剖宫产全麻,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为急诊手术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剖宫产术中自体输血技术在全省较早开展,突破了难点,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为危重孕妇剖宫产保驾护航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孕妇外,该科在新生儿手术麻醉水平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最近有个5天大的坏死性结肠炎患儿,体重只有1200克。“患儿属于早产27周、极低出生体重儿,患有肠梗阻、腹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疾病,病情复杂且危重。需要紧急手术。”马家海说,“这种孩子的麻醉手术风险极大,器官发育不成熟,孩子的头还没有麻醉师手掌的一半大。手术中完成气管插管和维持生命体征更是挑战。手术中发现孩子小肠自行扭曲了几次,导致肠坏死,腹膜炎。”术中,在主刀医生和麻醉科的配合下,手术进行顺利,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据了解,每年玉皇顶医院手术室都有几十个这样的孩子需要紧急麻醉,麻醉科以精湛的医术为围手术期的孩子保驾护航。另外,加速康复的概念是一种技术上的改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快速康复。麻醉科积极发展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帮助多模式镇痛,成为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科室。


4.jpg


麻醉科在烟台举办慈善活动。

未雨绸缪,公益培训期待“燃烟台”

《黄帝内经》说:病未愈先去医,病未愈先去医,病未愈先去医。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急救意识,推动心肺复苏技术在院外的普及,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烟台毓皇鼎医院麻醉科自发成立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公益培训志愿者团队”。

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30多人的团队中有20多位博士、硕士。他们自费购买了心肺复苏人体模型、模拟自动除颤器和麦克风,制作了宣传横幅和宣传册,录制了心肺复苏教学视频等。自2020年6月以来,他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烟台滨海广场、万达广场、社区、学校、体育场、医院诊所、健身中心等公共场所开展公共急救培训40余次。现场参加培训5000余人,观看“麻醉星火,燃烧烟台”培训直播6万余人。

马家海介绍:“心脏骤停患者倒地后1分钟内可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倒地后4分钟内给予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降至50%。而心脏骤停患者倒地后10分钟以上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死亡率几乎是100%。即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下降10%,所以心脏骤停后的十分钟被称为‘白金十分钟’。可见时间就是生命!”

在“心肺复苏”科普培训中,医护人员为群众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效果,普及了“第一目击者”和“黄金四分钟”的概念。使用人体模型演示和培训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希法等。,对急救姿势、技术及相关要求进行现场指导,示范每一个步骤和分解动作,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掌握要领,亲身体验心肺复苏技术。根据不同年龄段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培训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生动有趣,赢得了港城市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5.jpg


烟台毓皇鼎医院麻醉科主任马家海

专家简介:

马家海,主任医师,博士,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

1990年潍坊医学医院麻醉科第一届本科。毕业后分配到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2005年,他调到烟台玉皇顶医院工作。现为中国心血管麻醉学会围手术期康复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麻醉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教育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医学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烟台市医学会麻醉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烟台市。

2009年作为烟台医疗队队长参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荣立二等功。2020年3月,参与烟台岐山医院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抢救;2021年1月,参加栖霞煤矿事故医疗救援,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2021年被评为市级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了60多篇专业论文。培养十多名研究生。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6年,临床经验丰富,能掌握并熟练应用国内外最新麻醉理论和技术,擅长心外科、儿科、产科、耳鼻喉科、胃肠外科、骨科等科室的急危重症手术麻醉及常见麻醉意外并发症的处理。


6.jpg


麻醉科全体医务人员



本文网址:http://www.xizd.com/news/1007.html

相关标签:医学支队

最近浏览:

在线客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