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模型

新闻分类

“绿宝书”丨精巧图谱,生动形象!换个方法看心脏解剖(2)

“绿宝书”丨精巧图谱,生动形象!换个方法看心脏解剖(2)

发布日期:2022-12-15 作者:康为 点击: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心脏的四腔横断面图,心脏模型的立体结构,心耳和三尖瓣(《绿宝典》),精美的图集,生动的影像!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心脏的解剖(1)。本期我们将沿用上一期讲解心脏中肌袖、欧洲嵴、冠状窦口、Koch三角、右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肌肉袖

我们注意到右心房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开口,但奇怪的是,我们没有发现上下腔静脉瓣膜。问题来了。如果没有静脉瓣,心房收缩时血液不会回流到上下腔静脉吗?实际上,右心房在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口处演化出一圈肌肉套,这一圈肌肉向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口迁移。当心房收缩时,肌肉套也随之收缩。虽然不足以关闭腔静脉口,但由于流体动力学原因,产生了湍流,可以抵抗心房压力。

但这些肌袖中有具有潜在起搏功能的P细胞,左心房肺静脉口处的肌袖电活动尤为活跃,往往成为房颤的“罪魁祸首”。目前的机制是环肺静脉的消融。这是左室的内容。现在我们先回到正确的房间。

欧洲海岭

严格来说,下腔静脉曾经是有瓣的,在胚胎阶段就负责引导血液流入卵圆孔。随着卵圆孔的闭合,下腔静脉瓣膜逐渐退化,最后退化为连接下腔静脉管口和卵圆孔前段的凸起结构,称为欧嵴,也有人直接称之为下腔静脉瓣膜。如果欧脊退化得不够好,比较长,就叫欧瓣;如果它退化甚至形成网络结构,就叫做赛里网,也叫查里斯网,这样的结构有五种不同的名称。

查里斯。com很少见,但却是一个很麻烦的结构。有什么麻烦吗?经常被超声医生误诊为三尖瓣脱垂、左心房粘液瘤,甚至安装了起搏器还会缠绕导丝。因此,在进行选择性PCI或电生理检查时,如有可能,应做心脏超声探头,以了解心脏解剖结构是否有异常。

欧洲嵴还有另一个功能,它可以作为卵圆孔穿刺的标志。欧嵴后面是房间隔,连接左右心房。比如刚才提到的,在卵圆孔穿刺就是要进入左心房。欧嵴前方是房室隔,连接右心房和左心室。从这个地方,穿刺进入左心室流出道。下图所示的角度有助于读者理解欧洲山脊的解剖特征(图1)。


1.jpg

图一。房间隔、房室隔和左心房、左心室对应解剖位置示意图。

冠状窦口

大部分心脏静脉血从心脏大静脉、心脏小静脉流入冠状窦静脉,通过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图2)。冠状窦口下缘有一个冠状窦瓣,也称贝氏瓣,并非所有人都有,其发生概率约为50%。在过去,这种解剖结构被忽视了。随着导管消融和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发展,冠状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结构,因为它可以通过冠状窦电极进行电位标测,这个地方也是CRT左心室后静脉电极的必经之路。


2.jpg

2.冠状静脉解剖图。

有趣的是,冠状静脉血流的方向与造影剂相反。在这里做血管造影,造影剂会回流到右心房,根本没办法成像。因此需要在冠状静脉口处用球囊封闭,实现血管造影。我们知道,左主干不能切太久。这种心态被带到冠状窦,影响了血管造影方法。一开始没人敢用气球把它封在这里太久。后来发现,把冠状窦口封起来并没有那么可怕。

科赫三角形

在欧脊的旁边,有一个小的隆起,叫做塔达罗腱(图3),这是一个纤维状的结构。前面提到了三尖瓣的二尖瓣环(二尖瓣环10)。Tadaro腱索、三尖瓣环和冠状窦口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你一定猜到了,这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就是科赫三角。


3.jpg

3.右心房解剖结构示意图。(1)卵圆孔;(2)下腔静脉;(3)欧氏脊;(4)塔多罗腱;(5)三尖瓣间隔瓣环;(6)冠状静脉口;(7)右心房峡部;(8)隔膜。

Koch三角在导管消融和心律失常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赫三角的定义。Koch三角的内侧斜边为tadaro腱,外侧斜边为三尖瓣环,底边由A、B、C三部分组成,B为冠状窦口直径,A为冠状窦口至tadaro腱的最短距离,C为冠状窦口至三尖瓣环的最短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科赫三角的顶部正好在室间隔的下方,所以科赫三角的高度h是从冠状静脉口到室间隔(图4)。


4.jpg

图4。科赫三角解剖位置示意图。

科赫三角的意义是什么?现代电生理研究发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快慢通路都不在房室结内。如果他们有困难,射频治疗对AVNRT也无能为力,因为房室结不能消融,否则会导致III房室传导阻滞。可惜很多教材还是用以前的插图,很容易产生误导。

由于快径和慢径都在科赫三角区,所以导管消融要安全得多。一般tadaro腱附近区域为快径,三尖瓣间隔瓣环附近区域为慢径。从上图可以看出,科赫三角的顶点离房室结很近。这个位置消融容易造成房室结损伤,要格外小心。

另外,这个区域往往是房室交界区的心律起点,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希氏束附近的位置。了解这一解剖位置和电生理特点,有助于理解《黄湾临床心电图》房室交界区节律一章的内容。

右心房峡部

在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有一个右心房后窝,也叫右心房峡部。它是心脏的几个薄的位置之一,在电生理检查时容易造成损伤。

绕三尖瓣环转的右心房扑动是最常见的房扑类型,峡部是其必经之路,故又称为峡部依赖性房扑。按照兴奋的顺序分为逆时针方向的右心房扑动(ⅰ型扑动)和顺时针方向的右心房扑动(ⅱ型扑动)。

右心室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

向下穿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拒绝使用漏斗。他是个卖石油的。右心室有一个漏斗。猜猜这个漏斗应该放在心脏的什么位置?

现在,让我们揭开谜底,在下面的位置(图5)。这是一个倒漏斗,用来“打酱油”的。右心室的这个漏斗负责收集右心室流出道的血液,汇集到肺动脉。因为这个漏斗的形状像一个圆锥,在这个位置的右心室前壁被称为动脉锥。


5.jpg

图5。右心室流出道位置示意图。

什么是右心室流出道和流入道?下面直接模拟血流。血液从三尖瓣流出的位置较低,代表流入通道;血流通过心尖,流向更高的肺动脉瓣,肺动脉瓣代表流出道。参见对角线(图6)。


6.jpg

图6。右心室流出道血流方向的意向。

以下是心电图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正面电轴上,I、II、III、AVR、AVL和AVF检测电流的方向如图所示(图7)。当心室除极综合向量在额面上的投影方向与检测电流方向一致时,QRS主波向上,反之主波向下。


7.jpg

图7。右心室流出道A和流入道b异位激动扩散方向示意图。

如果去极化兴奋来自窦房结或A点(流出道),那么去极化的方向与ⅱ、ⅲ、AVF的大致方向一致,因此ⅱ、ⅲ、AVF导联的QRS主波方向向上(图7、图8A)。如果除极兴奋来自流入道B点,可以想象心脏除极是自下而上,与II、III、AVF的大致方向相反,那么II、III、AVF导联的QRS主波方向是向下的(图7、图8B),那么很可能是起源于流入道的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8.jpg

图8。图A,起源于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B,起源于流入道的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同样,早期起搏器的心室起搏电极一般放置在流入通道内,因为柱状肌在这个地方纵横交错。如果把起搏器电极头做成倒勾形,容易被动固定,便于安装。但是这个地方低,心室收缩是自下而上的,QRS波宽度不是生理性的,所以很多新型号的起搏器起搏电极都放在高流出道。但是因为这个地方很光滑,不能被动固定,所以这里比较粗糙,螺旋电极可以拧进心肌,这叫主动固定。一般只看II、III、AVF的主波方向就能大致确定起搏电极的放置位置(图9)。


9.jpg

图9。图A,源自流出道的起搏心电图;图B,源自流入道的起搏心电图。

右心室有一个Y形的扁肌隆起,非常显眼。它叫做隔膜,它分为三个部分。a是中隔的前脚,B是中隔的后脚,C是中隔的本体。隔膜向下延伸到隔膜肉柱,这是心脏最大的肉柱。我们所说的右束支往里走,隔肉柱末端与前乳头肌相连(图10)。


10.jpg

图10。隔膜解剖图。

未完待续,下期继续讲解心脏的解剖。

作者简介



本文网址:http://www.xizd.com/news/1972.html

相关标签:医学,模拟,模型

最近浏览:

在线客服
分享